对于不少人都想知道的Q2芯片焦虑有极限吗?预计下半年汽车公司的生活并不轻松。和一些关于保时捷中位价话题,本文都有做详细解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随着汽车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,供应链却无法跟上。近期,由于芯片相关零部件供应不足,南北丰田停产了部分生产线。
芯片短缺不仅仅是丰田面临的题。此前,大众、本田、福特、日产等传统汽车企业因芯片供应不足而被迫减产,并均给予员工提前高温休假。新汽车制造商的产能也受到芯片的。
据行业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8月2日,全汽车产量损失超过576万辆,其中北美和欧洲分别损失1837万辆和1738万辆,中国损失1738万辆。高达1144万辆车丢了,我丢了。
进入下半年,缺芯对车市的影响比预期严重得多。AutoForecastSolutions预测全每年的汽车产量损失将增至700万辆。
核心短缺继续影响生产,汽车公司在没有大米的情况下难以生产粮食。
“如果不是芯片缺货,汽车厂商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会更好。”多家汽车厂商近日在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时表示。在经历了最痛苦的第二季度汽车芯片短缺之后,不少车企都希望第三季度芯片短缺危机能够得到缓解,但残酷的事实是,汽车行业仍然充斥着停产、减产的消息。Core可以成为标准。
迄今为止,由于核心短缺,大众汽车累计产量损失高达六位数。此外,三大品牌近期均表示,汽车芯片短缺题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恶化。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,核心短缺的影响预计将在第三季度变得更加明显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大众与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一样,将芯片危机期间有限的芯片优先分配给旗下利润丰厚的保时捷、奥迪和大众品牌的中高端车型。由此,大众汽车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了历史最高利润率88%,并上调了今年上半年的盈利预期。
但下半年,保时捷和奥迪不再受到集团的优惠。保时捷首席财务官(CFO)预测芯片危机可能在第三季度变得更加严重,奥迪首席执行官也开始敦促欧盟(EU)。加大芯片生产投入。此外,由于芯片困境,斯柯达决定从7月28日起取消生产端的多个班次。
很多车企都担心芯片、图片。
此外,许多汽车公司在财报会议上公开透露了他们对芯片的焦虑。Stellantis集团上半年因核心产量不足而亏损70万辆,而目前全芯片供应形势并无改善迹象,预计2021年产量亏损将达到140万辆。日产还宣布,由于核心短缺而减少的新车数量较原计划生产速度将在4月至9月期间达到50万辆。而且由于芯片短缺,日产目前的库存水平相当低。
通用汽车(GM)最近还宣布,由于全半导体芯片短缺,北美的三个全尺寸皮卡组装厂将于下周关闭。此前,通用汽车旗下多个生产基地已不同程度停产、减产。通用汽车估计,今年下半年各种不利事件的负面影响将达到约35亿至45亿美元。今年下半年北美出货量约10万台.
宝马上调2021年盈利预期,但警告称,全半导体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仍将影响下半年业绩。由于半导体短缺,福特第二季度汽车产量也减少了70万辆。此外,沃尔沃和起亚也表达了缺芯时代的困境。
就连沉浸在“天堂”梦想中的马斯克也因芯片短缺而“返回”地,坐在财务办公室里。近日,马斯克在推特上指出,博世和瑞萨的芯片供应目前正在阻碍特斯拉的生产。早在3月份以来,特斯拉相关车型就受到芯片短缺和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的制约,多次宣布涨价。马斯克上个月还对Cybertruck皮卡提出了担忧,预计该车型由于芯片短缺等一系列题,2021年下半年量产将遇到困难。
特斯拉ModelS涨价,照片
国内汽车市场自然受到了不小的打击。前面我们提到,丰田缺芯危机已经从海外蔓延至中国,继日本、泰国、越南等地区工厂陆续停产后,广汽丰田近期也停产了部分装配线。
这一点也可以从生产和销售数据中得到印证。受汽车消费传统淡季、去年同期基数高、芯片紧缺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,7月韩国汽车产销分别录得1863万辆和1864万辆。月度分别下降41%和75%,同比下降155%和119%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5月以来,韩国汽车产销量连续三个月下降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工程师徐海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“我们认为今年下个月基本呈现负增长,预计月均下降在7个月左右。””。
此前,业界认为第二季度是芯片短缺最严重的季度,但从目前来看,第三季度也是困难时期,持续令人头疼。那么我们就“向前”看一下汽车核心上游的供应情况。
做空,做空,做空,上涨,上涨,危机中寻找机会。
当前芯片短缺的压力已经传导至整个产业链。从最开始的汽车MCU领域,到半导体设备和上游衬底材料、晶圆代工厂的短缺,整个产业链都在经历着“一环接一环”的短缺,供应极度短缺。
“市场目前面临着极其紧张的供应形势,因为最新的疫情扰乱了亚洲的生产,库存也达到了创纪录的低点。我们的芯片正从晶圆厂直接运送到终端应用。”英飞凌首席执行官ReinhardPloss公开表示周二。
去年6月,英飞凌因疫情暂时关闭了马来西亚工厂,2月,英飞凌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工厂也因暴风雪而暂时关闭。尽管目前两家工厂均已恢复运营,但这两次生产中断也对英飞凌造成了重大影响。
Ifo经济研究小组也进一步证实了当前的严峻形势,指出德国汽车工业及其供应商正面临30年来最严重的芯片供应短缺。调查发现83%的企业受到影响,高于4月份的65家。
然而,芯片产能不足并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题,持续存在的芯片危机从长远来看可能会成为一场噩梦。最近,AMD和英特尔首席执行官LisaSu和PatGelsinger表示,今年剩余时间内芯片供应将保持“紧张”。
基板短缺可能会加剧英特尔的芯片供应题,第三季度对于芯片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来说都不会轻松。PatGelsinger指出,由于需求激增和产能有限,影响汽车行业和其他制造商的全芯片供应短缺题需要“数年”才能缓解。
正如一些半导体行业人士预测,预计2023年我们仍将陷入“核心痛苦”困境。
瑞萨电子首席执行官柴田英寿表示,汽车制造商将在今年减产,并在明年尽力弥补,这可能会使芯片需求持续到明年,而供需状况可能要到明年年中才会缓解。
意法半导体CEO奇瑞也表示,全芯片短缺的情况将在2022年逐步改善,但要到2023年上半年才能恢复正常。
由于货源紧缺导致价格上涨,按月报价的现象从去年底就开始出现。
其中,MCU表现最为强劲。根据跟踪分销商价格的公司SupplyframeInc的数据,自去年年中以来,排名前20位的微控制器的中位价格上涨了12%以上。
奇瑞还指出,全芯片短缺正在刺激价格上涨,意法半导体在2021年已经两次提价,芯片平均价格同比上涨5%。预计2021年下半年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。到2022年。他补充说,ST今年只能满足其客户总需求的70%。如果公司投资产能,预计明年将增至85至90台。
在这次缺货涨价期间,一些厂商利用这个“漏洞”,恶意抬高芯片价格。对此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8月3日宣布,根据价格监测和线索报告,对涉嫌涨价的汽车芯片经销商展开调查。下一阶段,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关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秩序,加强监管执法,严厉查处囤积居奇、操纵价格、串通一气等违法行为。价格上涨。
此消息一出,让暴涨近一年的芯片价格突然踩刹车。但能否立竿见影、真正保障产能、安抚行业和市场呢?可能需要时间来判断。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供图
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,关键的短缺题不断刺激着汽车行业的油井,放大市场的阵痛,但我们也看到更多的题在传统汽车供应链中暴露出来。
在扩大产能方面,由于目前最缺乏的8英寸产线生产设备相对缺乏,预计需要2至3年的时间建设新产线。在花费了巨大的财力、物力之后,未来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,也成为芯片厂商需要评估的题。
VLSIResearch首席执行官DanHutcheso最近在接受EETimes采访时指出,当政治而非市场力量决定产能扩张时,这是导致供应过剩的主要原因。是的。
最终,对于过于依赖芯片进口、自给率不足5的中国来说,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降低成本。抓住这个窗口期,打造完整的半导体芯片研发和生产体系,为中国制造业和汽车提供强大的“核心”,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题。
“能量水即使在寒冷中也不会结冰。”展望未来,汽车厂商和芯片厂商都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。
No Comment